曼特寧、摩卡、藍山、哥倫比亞、爪哇、瓜地馬拉、巴西聖多士、綜合熱咖啡、綜合冰咖啡之前我們所了解,可提供的豆單。

那時,追求的只是技法,完全相信烘豆商所提供的鮮度。塞風壺煮多久?手沖浸多久?客人計較的總是會不會攪拌太多?酸掉啦!焦掉啦!太淡啦!偶爾有些人會出些考題:為什麼叫曼特寧?在哪?摩卡又是什麼?..............而我們也敬業的記著這幾個國家、產區。那幾年關於咖啡豆的知識,明瞭的確實有限,可以找到的工具書,更是只有那幾本。

以現在的角度,去回想,猶如一場鬧劇。來踢館的似懂非懂;開館的努力接招。知識都不足的一群人攪和在一起,經歷了93年時的咖啡館,走到現今,知識已成長不少。以下是當時豆單:

曼特寧--蘇門達臘,林東區某個小地方或只要林東區產的豆子均是。印尼人,很隨性的處理豆子,處理時得多注意。

摩卡--產自衣索比亞,往常都是泛稱,追究豆商也不甚清楚,現在將高級椰加雪菲當作摩卡稱呼,也可以,只是很少人會做如此。

藍山(風味)--老派的咖啡館裡,老一輩的饕客愛點的高級豆,卻是一粒%藍山豆都無。牙買加的一座山脈,於其中幾座莊園所產,經過認證,才能以%藍山稱呼。藍山風味當然是模擬風味,若能被誠實相待,不魚目混珠也無妨。

哥倫比亞--產量世界第二,當然產區也就很多,以前只了解豆粒大型的哥倫比亞可以偽藍山風味。至於產區,烘焙商也說不準,多花些錢,烘個經驗,就能找到自己要的好味道。例如:薇拉區就是。

爪哇--古早的西餐廳式老咖啡館,提供有名的曼爪咖啡(曼特寧加爪哇),上門的客人,要是點這咖啡,就如同直接告訴你,我就是性格,唯有苦如地獄的這杯合適我。過去,ㄧ直好奇烘焙商提供的爪哇是真是伪?賣沒多久,也就作罷。現在,真的爪哇來了,生豆商提供的莊園級爪哇便有多種,而美味的它呢,不應用深烘焙表現。所以,過去數十年的極黑爪哇,還真是個問號?

瓜地馬拉--在我們也尚未明瞭和懂淂品嚐<酸>味時,只覺得這是異類,能夠清晰的嚐出酸;若不是極高海拔的硬豆,供應商理應減少酸的程度,ㄧ直是難以推薦的產地國。直到可以煮出Esresso美味的北義風格中,強烈的甜酸滋味,才引領了我們進入另一個境界。開始烘焙咖啡時,第一批69Kg生豆,就是有名的--薇薇特南果,顯明的苺果風味,長長的酸、甜、甘,展開了追求更具風格與氣味的優質咖啡豆之旅。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解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