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老後

內容簡介

◎聯合推薦
名作家/心岱
電視電影製片/李烈
立法委員/洪秀柱
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范雲
名作家/廖輝英
旅日作家/劉黎兒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顧問律師/賴芳玉
知名專欄作家/薇薇夫人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
從這一刻起,妳需要的不是年華將老的自怨自艾,
而是積極面對生命風景的自在與期待。
日本熱銷100萬冊話題作品•單身熟齡女性的理想生活藍圖

附贈別冊【晚美人生悠活誌】提供台灣熟齡生活資訊參考,送給正在、將要、計畫一個人生活的妳
女人50才開始,21世紀是歐巴桑世紀!
獨身老後時光是女人的第二人生,請大方快樂地享用!
享受晚美人生,從現在開始動身準備,活出一個人的自信與優雅!

「一個人的老後」,並非僅指「終身未婚女性」的老後生活,而是所有「未婚」、「離婚」、「喪偶」的單身女性都會面對的人生大件事。由於高齡少子化社會的形成,加上女性平均壽命較男性長,不婚、離婚的趨勢也逐漸增加,大多數女性可能都將面臨一個人度過的晚年--身為單身老人預備軍的妳,是否做好準備了呢?

在本書中,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以剴切的觀點和明快的筆調,分享自己長年累積的智慧與體驗,針對單身熟齡女性的住居、人際、照護、理財、遺產和身後事安排等生活課題,提供妥切、合宜的建議,更希望幫助所有女性建立成熟、健康、豁然的態度--只要順應自己的需求與心意來安排生活,做好心理上和實質上的準備,「一個人」和「寂寞」並不是同義詞;「老年」也不代表絕對的「弱勢」,一個人的老後並不可怕、也不悲涼,同樣能過得樂觀優雅、充實而有餘裕。

全書共分為六大章:第一章從單身女性晚年生活的趨勢談起;第二章闡述年長者應打破「和子女同住」的迷思,並列舉現行的各種年長者居所型態;第三章探討如何維繫人際交往,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高科技設備輔助生活;第四章論及晚年的金錢規劃,以確定經濟獲得保障;第五章分享如何面對醫療照護問題;第六章則對遺產分配提出建言,並提醒讀者及早對臨終和葬儀方式進行思考,才能安心面對死亡。

本書在日本推出後廣獲迴響,銷售量突破100萬冊,中文版並附贈別冊【晚美人生悠活誌】,針對各章主題內容,提供台灣本地相關的熟齡生活資訊,以供讀者對照參考。

與兒孫同住,才能安享幸福晚年?
都會或郊區,住哪裡最適合自己?
結交好飯友,和性伴侶一樣重要?
除了靠年金,要如何生財、理財?
接受照護時,就該低聲下氣屈就?
遺產和遺物,給家人不如捐出來?
如何為自己,籌劃一場理想喪禮?

上野式單身暮年生活觀
不再為家人工作而煩惱、能好好享受人生的基本條件,就是有一處「專屬自己」的住所。
廣結善緣,多認識生活方式不同、和工作無利害關係的朋友,相處起來也比較坦率自然。
長壽的單身者,對於權勢和地位都已看淡,也就沒有拘泥於世俗人情的必要。
高齡者還是不要依賴投資,安心地採取較為平穩的資產管理方式為佳。
名下的房子就是自己的房子,沒必要留給子孫。
接受照護時,最麻煩的就是無謂的客氣和羞恥心,身體和心理的忍耐都毫無好處。
孤獨是單身者的重要伴侶,與其一味逃避它,不如試著學習面對。
預立遺囑,並且找到能確實代為執行的人,這樣就能有效活用身後的遺款。
無須害怕獨自面對死亡,但必須做好能讓別人及早發現並方便處理的準備。

(一個人的老後)?書名乍看是單身女人的老後問題,其實是每個女人的問題,因為不管有沒有結婚,女人壽命要比男人長得多。日本人以及台港華人女性都比男性平均長壽近六歲,因此女人要比男人更關心老後問題才行!這也是上野千鶴子這本書在日本掀起熱賣風潮的原因,比起她的許多精深女性主義著作,影響都更重大。

日本女人過去不關心政治、經濟問題,但現在她們發現高齡化問題就是女性問題,八十歲以上的女性銀髮族是男性的兩倍,而且八成以上沒有配偶,女性必須自己一個人活下去。那些穿西裝的男人在討論的年金、後高齡醫療等問題,其實都是女人自己的問題,因此不能讓男性政治家胡攪亂搞。作者所說「歐巴桑的世紀」已經來臨,女人必須自求多福,家裡的理財、住居等重大計畫,不能再全部交給男人來操心,因為最後必須面對的也只有自己。

已婚的女人到頭來還是會變成一個人;單身女人、離婚女人更是一個人。現代社會早已不是人人都必須結婚的「皆婚社會」,女人一個人沒什麼不好,這就是當今流行的「一人様」。「一人様」在日本幾乎專指女人,成熟的女人享有自由的獨處時間,可以單獨花用的錢較多,享受華服美食,也可以隨時出門旅行,比一頭栽進家庭的已婚女人,瀟灑自在而且優雅多了。不必計較丈夫的薪水多寡或擔心子女升學,可以安心在公園曬太陽或讀書、看電影,跟朋友喝茶不用看錶,惦記著得回家煮飯。但女人一個人更要擔心老後問題,雖然不需依賴男人守護,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後孤苦伶仃,沒伴又貧病交迫。因此,更需要確實做些準備。

二○三○年時,日本人口預計約有三成為老人,將會面臨人類史無前例的超高齡化社會。但台灣的高齡化其實進行得更快,在社會保障越來越不可靠的時代,每個人都得稍微花點腦筋,想想自己的未來。尤其是沒有配偶、孩子的單身女性,更得多盤算,才會有光明的老後。雖然老後都是女人自我責任的說法有點殘酷,也是對自立能力差、沒元氣的人很冷漠的說法,但現實世界裡,幾乎所有政府都是超級窮政府,要依賴政府已經不大可能,就像日本的年金眼看就要破產,人人只好準備自家年金。

這個時代,自我實現比什麼都重要,女人安排生活的能力與生命的堅韌度比男人強多了,女人比男人更不怕單身。而且單身者越來越多,似乎就連大家一起闖紅燈都沒關係。不過同種人越來越多,能想出的共同方策的確也會隨之增加,作者在書裡就列舉了不少可行例子。

日本女人基本上對於歐巴桑世紀的來臨都還滿樂觀的,即使年輕時不落單,但女人比男人長壽,最後還是得回到單身時代。喪偶或熟年離婚,男人都會因此短壽,甚至少活十年,因為男人自活能力低。而女人老年喪偶反而延長許多年壽命,只是若不好好安排、面對,小心成為經濟及朋友關係弱者;若無法安心快活度日,女人好不容易多出來的壽命反而會成為負擔。

二十一世紀確實是歐巴桑的世紀,因此最近日本關於女人未來如何生活的討論非常熱烈,從住宅問題到理財、接受護理照顧及遺產等死後的對應等等,至本書出版後更是到達巔峰。

日本市場為因應這即將來臨的歐巴桑世紀,也陸續誕生了新商品,有專供單身女性居住的公寓社區問世,女人與好友相約入住,到老都能互相依偎。也有人在鄉下山莊過著半自給自足的生活;有些地方政府則設有人們在沒有收入時,可以房屋為抵押而調度到生活費的措施。也有幾十個女人自行搞年金制度,像是終生標會般,大家都出一筆錢當基金,對出資者終生支付利息到死為止等。當然,各大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也針對未來的歐巴桑世紀設計了女性防老的保險、信投商品,只不過一定要先注意這些公司本身是否穩固。女人在規劃好自己的將來之前,不要先把自己的所有都交付給兄弟姊妹或最親愛的子女,剝奪他們自力更生的活力,未來也會悽慘不堪。

心理的部分也很重要。即使確保有住處、儲蓄,但未來只是一個人在陰冷的公寓裡喝茶、看電視未免太淒涼,而且健康稍有差池,便很容易喪失鬥志與生存意志。因此,還是要有隨時互相連絡的親友、網絡才好,也能共有資訊;女人是由於不孤獨,才比男人活得更有耐力、更愉快的。當然,女人隨著年紀增加也會增加更多魅力,不必太過焦慮,只要稍微注意些,就能永遠都是可愛可親的人。而且不管已婚未婚,只要清楚認知老人問題就是女人問題,態度積極,就能安心享受比男人更多的福分!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到最後都是一個人。」真佩服上野千鶴子一針見血地道出人生真實結局。當然站在M型社會頂端,家大業大的人,可能會在親族「環伺」下走到人生盡頭,但大多數人在大家庭互解以後,的確到頭來就是只剩自己一個人,尤其在大都市裡。這句話提醒那些結過婚、有子女的人,不要把子女列為老後可以依靠的對象,應該像單身女人一樣,早早規劃一個人的老年生活。

這本書以女性為主要讀者,因為女人壽命平均比男性長。她統計日本六十五歲沒有另一半的高齡女性比例是五十五%,喪偶者占四十六%,離婚占三‧五%,未婚占三‧三%,而男性沒有另一半的比例則為十七%,兩者相差甚遠。台灣或全世界似乎也走向類似的發展,所以她說「二十一世紀是歐巴桑世紀」。

長壽的歐巴桑們要如何處理生活中的種種問題?當然是既不能靠子女,也不能靠配偶,而是要靠自己,就各自的環境、能力、資源來規劃,並且以成熟的心態、開朗的心情,將一個人的生活安排妥當,才能好好享受這段多過男性的歲月。

作者從第一章〈歡迎加入單身一族〉!開始,把單身會碰到的各類問題一一提出,再為讀者進一步分析、建議。其中所列舉的實例,非常有趣。上野千鶴子女士提到所謂的「快樂寡婦」:「只要送走囉唆的丈夫……人生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加上兒子對自己百依百順,儼然就像個掌握一家大權的皇太后……今天泡溫泉,明天逛街、看舞台劇……」但她接著列出當「快樂寡婦的條件」,可就不是人人辦得到了。所以,成熟的人知道,生活要按自己的條件來安排,無論是居住場所、人際關係、金錢等,都是生活中最實際的事務。

無論多麼長壽,最終都得面臨死亡的到來,以及死亡前可能出現的病痛。「一睡不醒」的生命結束方式絕不是人人都可遇到,而這也是老人們普遍憂慮甚或恐懼之事。作者認為死亡既是一定的結局,就要及早做準備,像寫遺囑、身後事如何處理等,絕不能因為害怕就逃避。

「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句話一點都不悲涼,全看妳如何安排生活,全看妳有沒有成熟健康的心理。

 

 

生命旅程越長,越有可能只剩自己獨自走下去。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到最後都是一個人。
女人最好能有此體認。

現今少子高齡化社會下,大幅縮短了女性「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就算已走入婚姻,但以平均壽命來看,丈夫先過世的比例仍然很高。而且一般家庭只生養一、兩個小孩,而孩子們總有一天也會離家獨立。

因此,女人的生存之道就不該只是放在「家人」身上,而是要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不是嗎?每個人總有一天都得面臨獨自面對餘生的時刻,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因此,這時就輪到像我(我們)這種有經驗的單身一族來跟各位談談,如何面對單身生活。而本書的目的就是和恢復單身的你一起享受「單身晚年生活」,來聽聽在這方面經驗豐富的前輩們所給予的寶貴意見。

從前輩們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知道,獨自一個人的晚年生活其實並不可怕,甚至能以此累積豐富的智慧與經驗。什麼「一個人很寂寞」、「老了沒人照顧」等種種負面訊息,早已是過時的說法。

只是,要面對「單身晚年生活」,仍然得具備一定的技巧和基本配備,換句話說,就是因應生活的軟體和硬體。關於硬體部分,指的是金錢、房子及各種參考書籍。雖然這方面很重要,但光是備妥硬體仍然不夠,我個人十分重視獨自生活的智慧,也就是所謂的軟體部分。

本書是為即將展開「單身暮年生活」的你,所準備的禮物。因為我過去也承蒙許多前輩的鼓勵,才能獨自走到現在。歡迎加入單身一族的行列!

自處女作以來,隔了許久才推出這本新作,全拜法研的超級能幹編輯‧弘由美子小姐之賜, ADRIVE企劃室的武井真弓小姐也在工作上給予我莫大的協助。我們三個都是五十世代的「敗犬一族」,這份工作自然非我們三人組莫屬──已經送完父母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自己也準備步入老年時期。「老媽,有我陪在妳身旁,真是太好了,是吧?」照顧臥病在床的母親時,我曾對她老人家這麼說。「那輪到我需要照顧時,該怎麼辦呢?」同時心中也抹上一層不安。

「等我老了該怎麼辦呢?」想想單身女性一路走來承受了多大威脅,因為世上充斥著太多關於老年生活的負面訊息。在超高齡社會的趨勢下,所面臨的是長壽者「皆為單身一族」的時代,因此應該以樂觀的心面對獨居生活。

之所以會感到不安,是因為不清楚對象和目的而引發的一種感受。只要消弭每個不安的因素,便能瞭解任何事都能靠己身力量解決。若還是做不到的話,大可使出女人的最後武器,「拜託啦!幫個忙啦!」發揮嗲功就行了。

什麼?那男人怎麼辦啊?這就不是我所能理解的範圍了。
我想男人呀,當個讓女人疼愛、討人喜歡的男人,就對了。

 

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

事實上,在日本,年過六十五歲的女性銀髮族,沒有配偶的比例為五十五%,其中喪偶者占四十六.一%,離婚者占三.五%,未婚者則占三.三%。反觀男性,則維持十七%的極低比例。女性年過八十,有八十三%處於單身狀態。

二○○五年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日本,女性平均壽命為八十五.五歲,男性為七十八.五歲。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人口所占的比例越高。而絕大部分的高齡者設施中,居住者都以女性占壓倒性多數,甚至可以說「二十一世紀是歐巴桑世紀」。

一般來說,因離婚或喪偶,再度恢復單身生活,稱為「二度單身」,但這個結果和「始終單身」的人其實沒什麼不同。越來越多年過四十五歲的人,因離婚或喪偶,而再度恢復單身生活。由於已婚者和未婚者的生活方式並不相同,所以對始終保持單身的人來說,面對已婚者,總有種「完全不知道和滿口丈夫、孩子的女人聊什麼」的感覺,也因此對於「二度單身」者,才會有歡迎遠行好友回家的感觸。

我自己也會有這種始終等待遠行好友回家的感覺,有時甚至會感嘆:「大家的人生到頭來,其實都走向同一條路嘛!」

其實,這些二度單身女性「與家人共處」的時間並不長。在現今大多只生養一、兩個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們因升學、就業等因素,終究會離家獨立,而有的孩子則成了單身寄生族,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宛如房東與房客。這些女性恢復單身生活後,就不用再當個為了準備飯菜而匆忙趕回家的「灰姑娘」。長久以來,她們一直扮演著每到傍晚時分就得回家準備晚餐的母親或妻子角色,現在就算毫無顧忌地通宵夜遊,也沒有人會說閒話。

子孫承歡膝下才有幸福晚年?

未婚與二度單身最大的差異,在於生養孩子與否。身為「敗犬」除了「沒有配偶」,還包括「沒有小孩」。雖然「勝犬」總有一天也會面臨失去配偶的情況,但仍然可能有孩子陪伴在身旁,光是這點,「敗犬」就屈居下風。但問題是,在現今這個時代,「養兒」真能「防老」嗎?

雖然高齡化日益明顯,但銀髮族與子女同住的比例卻逐年下降。六十五歲以上的銀髮族與子女同住的比例,從一九八○年的七十%左右,已逐年遞減至二○○○年的五十%以下。相反地,只有高齡夫婦二人同住的家庭與單身家庭的比例卻不斷增加。

在現今一般高齡者的生活方式中,夫婦倆都還健在的家庭便同住照應;若配偶需要照護,則另一半會負起照護之責,待配偶過世後再搬去與孩子同住。若高齡八十還得照顧另一半,此時孩子也已年過五十,多已離開父母、成家立業,日後若選擇和孩子同住,勢必得離開熟悉的居住環境。因為仍須工作的孩子無法離開現在所住的環境,且若與兒子夫婦同住,孫子已長大成人,媳婦早已是當家女主人,所以,搬進兒子家,勢必一切都得按照這裡的規矩來生活。

活到一把年紀,失去熟悉的生活環境與朋友,勉強自己適應陌生環境,遵守別人家的規矩,甚至還可能需要他人照護,像是他人眼中的「麻煩製造機」,又有何幸福可言?事實上,一項高齡者的幸福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日後才搬去和子女同住的年長者,在幸福滿意度上,明顯要比一開始就和子女同住或是單身的銀髮族來得低。

現今社會早已不時興所謂的「子孫滿堂才有幸福晚年」的觀念。八、九十歲的年長者,其第二代已屆五、六十歲,第三代也已經是三十多歲的成年人。八○年代曾有人反駁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所提倡的「子孫承歡膝下才是幸福」,她當時諷刺道:「讓三十幾歲的孫子坐在大腿上,只會讓大腿骨折。」

雖然日本社會認為「接父母同住」是一種孝順的表現,但其實這種觀念並不正確。

「老爸、老媽,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吧。」面對兒女這種「甜蜜的謊言」,年長者可以很乾脆地回答:「謝謝,很高興你有這份孝心,但我還是想留在這裡。」這樣的回答,才是真正地彼此體貼。

「真的嗎?太好了。」父母一旦像這樣接受了邀約,和子女住在一起,不但可能會失去安穩的晚年生活,就連親子關係也可能產生裂痕。

「這是我自願的,其實一個人住也挺好的。老媽我啊,有時候也想我行我素一下。」通常,子女都要聽到父母乾脆地拒絕,才能安心,消弭心中的罪惡感。

不管父母還是子女,誰都不願意當「壞人」。與其搬去與子女同住後,才發現子女負擔不了照護之責,最後只能遷往老人照護中心之類的設施,還不如始終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度餘生。

獨居生活的房事問題

不婚族若步入職場後便持續打拚,名下應該多少有點不動產才是。在日本首都圈住宅供過於求的今日,單身者也不再是人們口中無須貸款購屋、租房居住的一群。像是沒有家庭負擔的三、四十歲有錢單身男性,多是豪宅愛好者;而且住宅算是一種最頂級的耐久消費財,因此單身者熱衷購屋置產也不足為奇。

雖然有些單身者是靠一己之力購得不動產,但拜少子化之賜,繼承父母遺留的不動產機率也相對提高。若有人繼承的是一筆鄉下的土地,便可以出租或轉賣。

有個年紀比我小的朋友,從事自由業的他也是不婚族,父母過世後,他將鄉下老家賣掉,用賣屋所得在石垣島買了一棟獨門獨院的房子。只要利用土地價差,就能在其他地方購得條件優渥的住所。

在四季皆夏的石垣島上,陽光普照,幾乎花不了什麼電費,而且日子雖然過得簡單,他卻也沒有捨棄享受美食的生活方式。憑著長年累積的人脈,時時都有散居全國各地的好友,為身為老饕的他送來美酒佳餚;雖然單身一人卻不覺得孤獨,就算住在離島也沒有離群索居的感覺。

此外,他還是個無可救藥的茶葉愛好者(茶葉達人),會向特定茶園進口大吉嶺茶葉,我也是他的老主顧之一,不管去英國還是其他地方,我還沒喝過比他經手的茶葉更美味的紅茶。雖然住在石垣島,飲水問題令人困擾,不過現在已有各廠牌的水在當地販售。附帶一提,不會用電腦的他,寫了一手好字、也精通篆刻,我直到現在還會收到他親筆捎來的信件。

如果覺得獨自一人不安、寂寞,也可以選擇入住提供照護服務的集合住宅或銀髮族專屬社區(針對銀髮族設計的集合住宅,由希望入住的人一起買地、設計、發包工程等)。這種住宅也針對個人財力狀況,分為最高五顆星的A級,到B級、C級等。分售住宅還包括購買終身使用權或出租等方式,近來日本則有配合高齡單身者的年金所得來設定價格的建案出現,目的就是希望能將房屋費用控制在購屋者所能負擔的範圍內。

雖然已是老調重彈,但不管多麼簡陋零亂,金窩銀窩還是比不上自己的狗窩,相信這是許多年長者的心聲。有些人就算家中垃圾堆積如山,長年沒有整理,也不願意請人打掃;還有些住慣榻榻米房間的年長者,一旦入住宛如高級飯店的養老機構,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身體會習於長年生活的環境,只要居住地沒有太大改變,無論B級還是C級,能確保有棲身之所即可。這不算是什麼奢侈要求,也不是太難達成的目標。

其實不婚族的房事問題很好解決。相信不少人都曾因為升學或就業,離家在外租屋,當時多半是棲身在房間二、三坪大的包伙宿舍,或是約六坪左右的套房。有人始終難忘那種一坐下來,伸手就能拿到東西的方便感,甚至日後終於蓋了間有書房的房子,還是會刻意隔出一間又窄又小的專屬房間,回味當年那種刻苦的感覺。

對單身者而言,就算住房是針對小家庭所設計的格局,也不會不符需求。因為大部分單身者的房子,其中一、兩個房間最後都會淪為堆積雜物的「倉庫」,變成閒置空間,和住套房沒什麼差別。

我有個單身友人,將約莫二十四坪的房子改建成一間擁有三坪大臥室的居住空間,而剩下的部分則設計成起居室,若有朋友留宿,便睡在這裡。另一位未婚友人,四十歲之後買了間適合小家庭的公寓住宅,重新裝潢成適合一個人生活的空間。不過人生的境遇難料,她後來結婚了,對象就是慶祝新居落成那天,某位朋友帶來的男性友人。

此外,我自己則在八岳南麓蓋了間工作室,是一處十八坪的套房式住宅。之所以堅持十八坪大小,是因為聽說北歐的銀髮族專屬住宅,一戶平均規模便是這個坪數。而且在這個空間裡只需擺設必要的家具,連客用沙發都沒買,如此便可避免碰撞到家具,能自在地在家中走動。我想十八坪應該是一個人居住空間的最低標準,當然也有人喜歡那種只有二、三坪大小的小窩,每個人對空間的感受不同,不管身在何處,讓自己覺得是專屬的生活空間,住得慣、使用得慣,就是最好的住所。

 

誰說一個人住一定很寂寞?

「一個人的老後生活」就是隨心所欲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想獨處就獨處,想兩人相處就找個伴,想過團體生活就找大家熱鬧一下。

我曾提及,覺得高齡者獨居生活「一定很寂寞」的想法,實在可笑。因為獨自生活的高齡者,其實都頗能耐得住寂寞。擅於過獨居生活者,不僅懂得享受獨處的樂趣,也能保有不錯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明白獨居生活不會只有快樂,難免也會不安。反觀生活始終圍繞著家人的人,一旦家人離開身旁,往往就真的變成孤單一人,在有獨居經驗的人看來,這是因為他們不擅和家人以外的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緣故。

用人生經驗交朋友

家人總有離去的一天,工作和同事也不可能常伴身邊,而陪伴自己走完人生旅程的多半是朋友。因此,沒有家人的單身者,可以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用來結交朋友、經營人際關係。

有人認為無須刻意經營的友情,才是真正的友情;不管多久沒見面,相聚時仍一如往常,才是真正的知交。若是自幼相處的青梅竹馬,也許有此可能,但對於「好幾年沒聯絡」的朋友關係,似乎也不好意思勉強稱對方是「朋友」。其實,需要時陪伴在自己身旁,給予支持、安慰、分享經驗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人際關係是需要努力維繫經營的。

我認為朋友就像是鎮靜劑。置身於緊繃的環境中,總希望能有處讓自己放鬆的地方。雖然有些人感嘆:「職場上交不到真心朋友。」我卻認為還是別期望在職場上交到朋友比較好,畢竟職場上的友情,多是萬不得已之下的選擇。同事是職場上的潛在敵手,也是會對你有所評價的人,因此最好還是選擇在和自己的工作毫無利害關係的領域拓展人際關係,既不會因利傷情,相處起來也坦率自然。

這其實並不難,例如參加社團或義工活動,就能認識來自各行各業、與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共同分享輕鬆時光。

一提到「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最快樂」,就會馬上聯想到「幽默風趣的人」或「話題豐富的人」,但實情並非如此。因為所謂「話題豐富的人」,往往是「自顧自說個不停的人」的代名詞,而這種人怎麼可能受歡迎呢?一張嘴講個不停,只會讓別人覺得厭煩而已。

我認為與其說「在一起很快樂」,不如說「在一起感覺很舒服」,會來得較為恰當。平常沉默寡言、溫和穩重,善於傾聽並能針對重點給予中肯建議的人,就是「在一起感覺很舒服」的人。也就是說,能夠真心傾聽、與人良性溝通,才能贏得別人的喜愛。

我在山上有間工作室,也順利打入遷居當地的退休人士社交圈。「千鶴子小姐,千鶴子小姐,」能被這群新朋友視為年紀最小的成員,並受到大家歡迎,讓我覺得興奮無比。有時大家聚在一起吃飯,總會有那種喜歡自吹自擂的人、八卦他人過去的人或是愛說教的人,成員們雖然在當下始終微笑以對,但下次聚會時便自然而然會剔除這些人,讓我對這些老前輩的觀察力與視人之精準,驚訝得瞠目結舌。

好不容易上了年紀,可以遠離世俗利害,當然不想再忍受難搞的傢伙。畢竟時間和精力有限,只想和感覺舒服的人共度美好時光。這樣的想法,或許就是所謂的「江湖經驗」吧。

有人陪你吃飯嗎?

若親密程度是以一起吃飯的次數來決定,那麼和家人一起用餐時,就不太可能和其他人有任何交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和某個人一起吃飯的話,就無法同時和其他人用餐。

有個陪自己一起吃飯的朋友,也許和有個性伴侶同等重要。以下是一群五六十歲的中高年男女聚在一起時所討論的話題:

「在你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你會選擇每天享受美妙的性愛生活,卻吃著難吃的食物?還是選擇每天品嚐美食,卻享受不到美妙的性愛生活?」有人提出這個「大哉問」,結果在座六位男女一致表示:「當然選擇美食!」

其中一位解釋道:「飯每天都得吃,但可不是每天都想做愛。」在座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其實,這也許是自知今後能享受「美妙性愛」,已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了吧。

隨著年紀增長,人們更應重視飲食生活。當年我獨自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外生活時,便曾大膽昭告眾人:「我不需要性伴侶,但很需要能和我共享美食的飯友。」雖然我也會有性需求,但和友人一起愉快用餐更能豐富心靈。

重點不在於吃什麼,而是和誰一起用餐。

這幾年我變得不想再為了賣人情而勉強出席聚會,畢竟和不喜歡的人同桌吃飯,只會讓人食不下嚥。若要一起吃飯,當然是找幾個說話幽默風趣、推心置腹的好友小聚即可。

交朋友理應重質不重量。俗話說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和鄰居或是偶爾相邀吃飯的朋友往來時,保持適度的距離也很重要。另一方面,世上有個非常瞭解自己的朋友,總是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啊!也許所謂的年華老去,就是像這樣的好友一個個離世的孤獨感吧。

單身者的歡樂派對

對單身者而言,最難熬的時間就是聖誕節和新年。那是朋友各自和家人共度,街上一片冷清,感覺全世界只剩下自己的孤單時節。

然而,這其實正是單身者最彌足珍貴的好處,現在應該就不會有人為了這種事而煩惱了吧。

俵萌子女士雖是單身俱樂部裡的前輩,但每年的跨年夜,她都會主辦一場「一起看紅白大對抗」的聚會,邀請單身朋友們一起同樂,將孤單的除夕夜變成一年一度的大型聚會。凡事只要花點心思,便能有所改變。

近幾年,我都是和四位單身男女友人,同桌共享新年蕎麥麵和香檳,來場熱鬧的跨年派對;而且我們吃的新年蕎麥麵還是我的朋友、一位知名蕎麥麵師傅現做的美食。於是我們四人所組成的「新年家庭」,平日雖然有各自的生活,但每年都會聚在一起,互道新年快樂。

另一項重要的例行活動,則是我和幾個單身女性友人同樂的新年聚會。幾個好友圍在桌前,吃著渡邊淳一名作《失樂園》中,男女主角殉情前夜所吃的最後一餐—加了水芹的鴨肉火鍋料理,我們戲稱這道料理為「失樂園火鍋」。書中男女主角吃著這道火鍋料理時,還配上瑪歌酒莊的醇酒。雖然不像他們將珍藏的醇酒拿出來暢飲,但大夥兒啜飲美酒,一邊談著辛辣的情愛話題,一邊大啖鴨肉火鍋這道百吃不厭的關西美味,成了我們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

到了我這個年紀,看著大家聚在一起的歡樂情景,難免會感嘆:「今年也是全員到齊,真是太好了,要是明年也能如此就好了。」隨著年歲漸長,病痛也增多,好友中也有人罹患癌症。雖然大家一年才相聚一次,感覺卻像是真正的家族聚會。

現在不管是聖誕節、萬聖節、新年或女兒節,都成了我們這些單身女性聚會的藉口,所以根本無須羨慕別人有家人陪伴。此外,我們還會準備散壽司、漢堡等年輕人愛吃的東西,大快朵頤之餘,也藉機找回年輕的心;當然有時也會品嚐上等美酒,來場「成人風味」的美食饗宴。若想清閒一下,則找個非假日時間,獨自開車兜風或散步,享受獨處的樂趣。

不管是獨處、還是有人陪伴,如何享受生活端看個人選擇。因此平時要廣結善緣,多認識各類朋友,是單身熟齡者享受生活的一項祕訣。

 

 

單身時代來臨
台灣三十~四十四歲的未婚男女超過一百萬人,數字相當驚人。超高的離婚率,則是宣告即使是有婚姻關係的人,還是可能隨時變成單身。

在台灣社會中,有很多人以「一個人」的形態生活著,這些人因為不同理由處於單身狀態,雖然是一個人,卻活得精采有質感。
若與世界各國相較,台灣三十五~三十九歲女性,有二十三.二%是單身,僅次於法國的二十五.四%,獨身女性比率高居世界第二名。美國或香港都只有十四%左右的女性單身。台灣衛生署曾做過一份調查,台灣女性不婚的比率高達二十四‧五%,幾乎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位不想結婚。
此外,離婚率逐年上升,也迫使許多原本在婚姻中的人恢復單身。民國八十三年,台灣每年離婚對數只有三萬多對,到了九十三年上升為六萬多對,足足增加了一倍之多,每三對夫妻,就有一對離婚。以此計算,每年就有十二萬多人恢復單身。累計到去年為止,台灣離婚總人口高達一百多萬人,數字相當驚人。

單身快樂7大祕訣
●喜歡自己,學會獨處。
●_固定運動、每週至少三次,注意飲食,保持身心健康。
●_培養嗜好或興趣,也可以重新學習,擴大社交生活圈。
●_至少有二、三位知心朋友,可在妳心情低落時陪伴。
●_經濟獨立,做好理財規劃,特別加強看護險、醫療險與年金保險。
●雖然不婚,但是永遠不要放棄尋找一個伴侶。
●感情難免大起大落,保持一比一的對等關係。


根據內政部統計,喪偶人口數也有一百萬人之多。若加計其他年齡層的單身人口,台灣十五歲以上單身總人口數高達八四○萬人。
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水準之後,單身人口比率一定會增加,歐美更是如此,在某方面來說,這也代表每個個體可以更獨立自主。至於超高的不婚與離婚率,則是宣告人們不再相信天長地久的愛情,即使是有婚姻關係的人,還是可能隨時變成單身。每個人在這個趨勢下,應該去思考,如果有一天需要一個人過生活,如何才能過得更好。
在單身浪潮下,你做好準備了嗎?

打敗長壽風險
在台灣,多數人仍未意識到長壽風險的存在,甚至有著逃避的想法,相信「我不會活那麼老!」這真是最阿Q的想法!


什麼是長壽風險?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Economic Research,NBER)在二○○六年八月針對老化提出的〈金融創新報告〉中,簡明扼要地定義:長壽風險就是活得太老,但儲蓄太少、退休太早,以及花得太快。
大多數人雖然都會為退休積極投資理財,但是規劃的年限多半不長,完全沒有想過要是過了規劃年限,還一直健康地活到百歲,原本的退休金規劃將會不敷使用,屆時該怎麼過沒有收入的退休生活?
但在台灣,大多數人仍未意識到長壽風險的存在,甚至有著逃避的想法,始終相信「我不會活那麼老!」
但是,這真是最阿Q的想法!
在醫療進步下,人越活越長壽已經是趨勢。經建會預估,到二○五一年,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將增加到男性八十一.五歲,女性到八十八.五歲,過去對於退休規劃只準備到八十歲的想法,必須有所改變。當人有機會活到九十歲、九十五歲。退休金就得再多準備十年、十五年。
在國外,討論長壽風險已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在想辦法,為不再工作的老年人爭取多一點收入,像德國就已通過〈老年收入法案〉(Old Age Income Act),以減免稅收的方案,鼓勵民眾自願提撥退休基金,並限定投資在能支付年金,且年金發放只能變多的基金或保單。

打造退休桃花源
台灣退休聚落正在逐漸成形。移居小鎮生活,既省錢又可圓夢,許多退休者移居小鎮生活後,甚至意外找到人生第二春。

這幾年來,台灣已經逐漸出現退休後移民到小鎮的島內移民潮。這些退休人士聚集在地方小鎮,形成新的退休聚落,像是苗栗南庄、花蓮吉安鄉、壽豐鄉鹽寮等花東海岸線一帶、清境農場等都是已成形的退休聚落,其他還有一些聚落正逐漸形成中。退休後遠離塵囂,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是多數人的夢想,尤其久居都市的人更是如此。美國、日本已經出現這樣的趨勢,相信未來台灣也是。
只是,退休後年紀漸長,身體健康較易出狀況,若要移居,還是得考慮醫療的方便性,最好住家距離醫院不要超過三十分鐘。不過,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可考慮二段式的退休規劃。也就是退休後,身體還不錯時,可以選擇喜歡的地方移居;等到老到動不了或是身體出狀況,再遷至養生村或安養中心。

健康快活,暮年生活
專業銀髮社區與照護單位服務日漸完善,步入晚年的年長者可衡量己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安身之處。

因應高齡化與少子化時代,單身銀髮族如何在居住問題上,讓晚年生活過得安心又舒適,並獲得妥善照顧,對個人、社會都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無論是安養照護機構、老人公寓、養老村都各有其優點,銀髮族可依本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居住機構。
銀髮族適合何種生活方式,端視個人身體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性而定。選擇與子女同住的好處就是方便就近照顧,也能享天倫之樂。
然而隨著社會型態變遷,越來越多銀髮族傾向與子女分開住,享受自主生活,這時健康狀況便成了一項選擇基準。若身體健康,可選擇住在方便就醫及親友探視的地區;若身體不適,行動不便,想安享晚年又不想麻煩子女,可考慮住在專業的護理之家、安養中心,或是具有完善照護服務的養老院、養老村等機構。
此外,也有專供具生活自理能力的年長者入住的老人公寓等銀髮族專屬住宅。總之,入住前考量自身狀況,善加與親友溝通,最重要的是充分蒐集相關資訊,檢視安養設施是否合法安全,才能享受有尊嚴又快樂的退休生活。
台灣的老人公寓多採公辦民營方式,由地區政府出資籌建,並委託民間業者經營。專為具生活自理能力的銀髮族,提供專業又舒適的軟硬體設施與服務。
若為生活能自理的年長者,也可以考慮合法立案的「安養中心」;若健康欠佳、生活起居需要別人料理,但狀況穩定,不需要複雜的醫護需求,則可選擇「養護中心」;若是慢性病患者或長期臥病在床,需要氣切、插管等專業護理技術服務者,「護理之家」是較為妥當的選擇。
此外,台灣也出現了多家高級養老村,除了創始者潤福生活新象館,還有台北林口的台塑長庚養生文化村、桃園的泰和園養生館、苗栗的聖恩西湖養生會館等。除了提供豪華舒適的住宿、伙食,還有健康管理、醫療服務、休閒活動等多項頂級服務。但要入住這類五星級養老村,都有一定的費用門檻,決定前得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荷包才行。

住得舒服,住得安心
除了可以選擇軟硬體設施完善的公私立安養單位,獨居於家中的銀髮族,也可藉由政府或業者提供的安全保障服務,許自己一個安心無虞的晚年生活。

目前台灣各縣市主要透過生命救援連線、警民連線或安全警鈴,或由民間團體協助銀髮族、獨居老人的緊急救援工作。例如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協助中、低收入戶六十五歲以上獨居老人免費申請生命連線緊急救援系統,緊急系統包括一組主機、瓦斯偵測器、火警探測器以及具求救功能之無線搖控防水防塵隨身按鈕,生命連線中心收到訊息後會儘快派員協助並救援,其他獨居長者申辦則須每月自付一千五百元的服務費。另外還免費提供中、低收入戶的失智長者「預防走失手鍊」。民眾可洽詢生命連線基金會:0800-056789,或上各縣市政府社會局網站查詢。
各縣市警局為協助妥善照顧獨居長者,於轄區內各獨居長者住所設置巡邏袋,以加強巡邏探視。也可自費申辦警民連線系統,一般月租費九百至二千元,安裝費另計。
另外,中興保全推出的「衛星定位協尋系統」,讓家屬可隨時打電話或上網查詢長輩所在位置;透過設定也能將位置資訊定時以手機簡訊或 E-mail 回報家屬。若年長者出現身體不適、迷路或其他緊急狀況,只要按下「SOS」鍵就會發送緊急求救訊號,降低風險。
此外,新光保全也提供使用者以NB、手機、 PDA做遠端影像監控,與醫療機構合作發展「行動醫療看護系統」,進行如遠距醫療、遠距看護、健康養生諮詢等服務。

活到老,學到老
面對台灣日趨高齡化的社會,政府早已規劃了許多提供銀髮族再進修,以及利用己身豐富的經驗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的環境。


許多年長者退休之後除了含飴弄孫、四處旅遊、找老朋友聚聚外,還是有許多閒暇時間不知如何打發。
其實走出戶外,參與各項團體活動,從事志工服務,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與社交生活,才是常保活力的抗老祕訣。
除了位於各地的社區大學,有各種適合銀髮族學習的課程與活動外,各地區老人文康活動中心所附屬的長青學苑和松年大學,也是不錯的學習處所,針對銀髮族推出許多兼具益智性、教育性、生活藝術性和動態的研習活動。例如台北市的長青學苑課程,還可以申請終身學習護照,讓年長者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下,打造更豐富的晚年生活。
此外,由教育部針對銀髮族設立的「老人教育專區入口網站」,除了提供各縣市地區樂齡學習活動資訊外,也和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台北科技大學等大專院校合辦「阿公阿嬤上大學圓夢計畫」,參加對象為六十歲以上,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的長者。
教育部與大學院所合辦的「老人短期學習計畫」,讓年者者有機會走進校園和年輕學子一起上課學習、互動,享受校園生活,則讓銀髮長者藉由專屬網路平台,不用假手他人,隨時都能掌握最新資訊。除了讓年長者圓夢,更是常保活力的抗老祕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解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