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孢子囊寫於 2011年7月16日 12:33
文/孟津

什麼是紀錄片?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自己剛接觸紀錄片的時候,也有這個疑問:和電影的差別,只是拍的對象是現實人生還是演的,這樣而已嗎?
⋯⋯
經過一個月在圖書館的尋找,我找到了答案,跟大家分享,包括“我終於懂了”的喜悅!這真的要從歷史演變來了解。

當初,有名的法國盧米埃兄弟,發明了攝影機之後,開始拍攝生活場景等等,最著名的「火車進站」短片問世,也宣告了「動態影像」開始發展。

這時候並不分紀錄片和電影,之後,「動態影像」開始在劇院放映,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產業。從中下階層的娛樂,經過十年,演變成為很普遍的娛樂產業。在這個過程裡,「電影」逐漸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

紀錄片呢?這個名詞出現,和「電影」有了區別,是因為英國的紀錄片之父,約翰.葛理遜對「動態影像」有了不同的「目的」,而借用 documentary 這個名詞,它才開始有了獨立的生命。

那 個目的是什麼?約翰.葛理遜在當時,以社會學學者的身分,「……觀察到美國……多數公民對社會所面臨種種問題無法理解,他們的參政形態純係形式,態度冷 淡……它有一個解決的辦法,這個使命就是要使紀錄影片作者,把問題及其含義以富有教益的形式加以戲劇化,進而給人們帶來希望。……」,他希望用動態影像, 來傳達大眾真正參與民主社會需要的資料和知識,並因此來凝聚大眾對國家發展目標的共識,以之為社會進步的利器,是「民主的講壇」

他 認為「……首要原則: 1.我們相信,可以利用一種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形式,挖掘電影之把握環境、觀察現實和選擇生活的能力。攝影棚影片(studio film)大大地忽略銀幕敞向真實世界的可能性,只拍攝在人工背景前表演的故事,紀錄片拍攝的則是活生生的場景和活生生的故事;2.我們相信,原初(或天 生)的演員和原出(或天然)的場景能更好地引導銀幕表現當代世界,給電影提供更豐富素材,賦予電影塑造更豐滿形象的能力,賦予電影表現真實世界中更複雜更 驚人的事件能力,……3.我們相信,取自原始狀態的素材和故事比表演出來的東西更優美(在哲學意義上更真實)。……電影有一種巨大的能力,使時空運動獲得 了最大限度的用武之地。此外,紀錄片還能促使電影與知識緊密結合……」

在當時的環境中,約翰.葛裡遜,尋求國家的力量,去生產和發行這個目的的影片,以突破商業體制的限制,紀錄片自此以別於電影「商業娛樂」的目的而發展。

因此,從歷史的發展來看,「紀錄片」的意義,重要的毋寧是讓影像發揮了傳達知識、傳達觀念、展開溝通的功能,而不只是刺激感官、給予哭哭笑笑的娛樂效果,「紀錄片」的意義,不只是以真人真事為內容而已,達到什麼「目的」,應該是更重要的。

由於娛樂產業之中的「電影」,也開始反省,也賦予「電影」更高的社會責任,因此若要精確的講「紀錄片和電影」的差別,以「動態影像」的光譜圖像來了解,就完整了。與大家簡單分享,有了這個了解,相信各位可以更主導和有意識的,運用影像去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解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