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鄉定居,有機會閱讀廖明進長者書寫的家鄉文史,慢慢理解家鄉的一些事。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壓艙石的故事。1892年大溪水運全盛期,帆影終日,萬商雲集,街上三四百家商號林立,實足以形容商業往來熱絡之況。依靠水運的船隻,空船到大溪時,須以壓艙石穩住船行。到岸後這些壓艙石,經由石匠之手,變成古道的路基或先人的墓碑,如今腳踏在環繞大溪淺山邊的不同古道上,不禁思想起來這自各地的壓艙石。其生命的歷程,從原鄉的山石到此,不斷的成就諸多用途,最後沈寂於古道供人行走,默默地奉獻其材。

 

聽盧本文生病心猶焦慮中,再聞其與鳳蓮、采珍等伙伴要組台灣兒童閱讀學會,總有一份很深感動與感概。這樣奮不顧己的願意到處奔波,想成就的是什麼?此刻思想起的是,家鄉長者窮其一生為大溪所做的田野史。那對人、事、物的深情,轉化成為文字般。台灣兒童閱讀學會的伙伴,長期以來,到全台灣各地推廣故事與閱讀,將生命的愛,化為對兒童的熱情,那些被深耕心靈與思想,相信將蛻變為可觀的社會素質。心有所不忍於程照寧、呂錦軍等老友對書香文化提升的犧牲奉獻,除了寄言要多以健康為前提,僅能,祝福學會如大家所願的進展。

 

台灣處於民主思維的空船階段,需要更高層次的思考,如何跨越性別、族群、階級、城鄉、貧富的思維局限,並對動盪不已的社會有所改善。源自於民主素養欠缺的台灣亂象,以及全球化的急速變遷,和連成人都快束手無策的社會環境,直接的服務兒童與陪伴兒童,是很務實的社會服務。願這群對社會熱情永不消退的勇敢朋友,一展長者之愛,能陪伴兒童能樂在閱讀,厚植能力去面對這麼多變的時代。期盼所有入會成員瞭解,認同學會需要大家的同心協力,篤定的樂當兒童閱讀的壓艙石,共創學會的社會價值。

   

陳來紅 寫于 桃園大溪解放咖啡館    2008/9/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解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